center
  Beijing Film Academy

北京电影学院


1月 25年
院校概述 · 招生简章 · 公告汇总 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北京市


  北京电影学院(Beijing Film Academy),位于北京市,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的艺术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合会(CILECT)理事学校和亚太地区电影年会执行主席,首家主持国家“863”项目的艺术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北京市留学生教学管理先进单位,2018中国科幻大会优秀组织单位,是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和中国儿童电影研究中心的挂牌单位。


北京电影学院2024年港澳台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6月11日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北京电影学院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切实发挥复试在人才选拔中的重要作用,在确保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稳妥开展2024年港澳台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复试录取办法

(一)复试分数线及名单

详见《北京电影学院2024年港澳台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

(二)复试时间、地点安排

复试时间为614日至620日,复试方式为线下现场复试。具体资格审核时间地点、复试安排详见附件北京电影电影学院研究生院各院系复试安排。无论何种原因,逾期不参加复试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三)复试考核方式及内容

我校2024年港澳台硕士研究生复试考核方式为现场复试(海淀校区、怀柔校区),复试考核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1)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随面试一同考核)

2)笔试

3)实践能力测试

4)面试

我校根据学科、研究方向要求确定复试内容和方式,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需要提出进入复试的其他学术和专业要求。各院系具体复试安排见附件。

(四)总成绩计算办法

统考成绩仅作为是否进入复试依据,不计入总成绩。

考生总成绩(满分100分)=复试成绩(满分100分)

(五)录取原则

复试成绩采用百分制,为复试各项考核成绩之和。复试不合格者(低于60分)不予录取。各研究方向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序排列,择优录取。

(六)信息公布

考生可登陆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网站,查询我校最新招生信息及录取名单。

二、复试考生资格审查

所有参加复试考生在复试前须参加所在招生院系资格审核:

1. 本人的初试准考证;

2. 学历证书(非应届生);

3. 在读证明(应届生);

4. 报考时所提交信息的身份证件;

5. 院系其他要求材料等。

复试考生须缴纳复试费100/人。

三、体检

凡进入我校2024年港澳台硕士学位研究生拟录取名单的考生均须按要求参加体检,具体要求在拟录取公示中告知。

四、咨询及申诉渠道公开

为保证2024年港澳台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公平、公正,方便考生反映复试录取的有关情况,我校公布2024年港澳台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咨询及申诉渠道。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北京电影学院K楼研究生院409办公室,邮编:100088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010-82283407,电子邮箱:yzb@bfa.edu.cn



45 01/A
院校简介

资料来源: 北京电影学院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有着电影历史传承和深厚电影文化积淀的高等艺术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迁址并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为四年本科建制的北京电影学院。建校70余年来,名师荟萃,学派传承,创作了众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在学科建设、教学创作、师资培养、人才选拔各方面都引领着中国电影教育的发展方向。


  学校秉承“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校训,“修身、勤学、精艺、践行”的校风,以及“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学校精神,坚持红色风韵、专业风范、时代风采、国家风度、国际风尚的办学特色,和“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艺术观教育,培养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能力扎实、富有艺术创新精神、具备较深厚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符合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需要的的艺术人才。学校始终坚持遴选和培育精英人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建立了完备的电影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以教育教学为主体,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艺术创作为支撑,教学、科研、创作“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 支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和社会服务。


  学校现有文学系、导演系、摄影系、电影学系、影视技术系、表演学院、声音学院、美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摄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视听传媒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高职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等16个院系及研究生院、人文学部和思政部,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行当,囊括了电影创作的全部环节,是唯一能独立进行故事片长片、动画片长片创作的院校。青年电影制片厂既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又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生产单位,出品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和学生毕业作品。


  学校以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作为学科建设核心,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电影学学科体系,发挥其引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以艺术学门类下的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与电影学学科互补共进,适当发展与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其他学科交叉的学科。注重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紧紧围绕北京“四个中心”特别是文化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定位,服务电影强国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向世界电影发展前沿,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在校生4139人,其中本科生2332人。全校在编教职工共计599人(其中专任教师373人),外返聘教师103人。学校拥有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师资队伍,现有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入选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及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及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先锋、长城学者等人才百余人次。此外,学校有多位教授在国内外重要电影(电视)节担任主席、评委,在国内专业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以上学术职务的教师数量众多。


  学校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专业教室和专业实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多媒体影音设备实现全覆盖。拥有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实验室、动画新媒体技术实验室、数字影视动画创作工程研究中心、声音创作与工程中心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有放映厅、剧场、报告厅、摄影棚等设施,教学设备配置总值高,生均值约15.28万元,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艺术创作的需要。24小时图书馆馆藏文献以电影为核心,艺术类为重点,馆藏资源丰富。学校蓟门桥校区占地105亩,怀柔校区占地面积667亩(2021年正式启用,搬迁第一批院系和部门入驻,师生共约1400人),学校充分挖掘怀柔和海淀校区资源,通过整合优化,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并着力打造“智美校园”,为学校师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创作环境。


  学校获批“国家电影智库”“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及“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核心期刊、北京大学核心期刊入选期刊。近三年,学校连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项、获得科技部“十三五”时期唯一面向电影行业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影视制作虚拟预演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学校汇集了国内外研究团队102人,其中包括海内外院士5人、长江学者2人,近年来5篇论文入选了世界计算机图形图像和互动技术领域顶级会议(SIGGRAPH大会),取得了比肩清华北大的优秀成绩,实现了电影科技研究在国际顶尖学术舞台上“零的突破”和“跨越式提升”。


  北京电影学院始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教育道路,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的战略目标。始终扎根中国大地,作为中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电影专业教育高等学府,持续处于全国千余所开设影视教育专业高校的领军地位;始终以中国电影人才培养为己任,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始终站在世界电影教育的最前沿,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全面的电影专业院校,连续多年入选全球影视院校排行榜第三名。学校是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CILECT)理事单位,学校代表担任亚太地区执委会副主席。


  学校在建校七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数万名优秀的电影制作、电影理论研究、电影数字技术、文化事业管理及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在国内外电影教育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培养的艺术人才中有陈强、谢添、庞学勤、于洋、吴贻弓、谢飞、郑洞天、李前宽、郭宝昌和翟俊杰等老一代艺术家;也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唐国强、宋春丽、张铁林、张丰毅、王志文、许晴、蒋雯丽、黄磊、陆川、贾樟柯、王小帅、管虎、徐静蕾、宁浩、陈坤、黄渤等中青年电影人代表;还有周冬雨、关晓彤、王俊凯、吴磊、张子枫等一大批电影新锐。师生和校友在每个时代都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20世纪60年代的《白求恩大夫》《刘三姐》《大闹天宫》;70年代的《樱》《小花》《哪吒闹海》;80年代的《红高粱》《骆驼祥子》;90年代的《开国大典》《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阳光灿烂的日子》;2000年后的《可可西里》《疯狂的石头》《让子弹飞》《老炮儿》《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均由学校校友担任主创。历届“华表奖”“金鸡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获奖作品中,学校毕业生占获奖者的比例高达80%以上。在戛纳、威尼斯、柏林国际电影节等重大A类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影片,其主创人员大多是北京电影学院校友。学校毕业生还是全国千余所开设影视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影视师资最重要的来源,大部分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学校多年来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北京市各项重大活动,圆满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国庆周年庆祝活动,连续承办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评奖工作,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承办两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评奖工作,承办2018“光影未来雄安新区首届电影周”活动,2018韩国平昌冬奥会北京八分钟节目预演技术研发工作,2022北京冬奥会形象宣传动画设计、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晚会创意设计与预演等重大项目。学校发动数百名师生尤其是本科生,深入国家及北京市大型影视文化活动的最前线,凭借师生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向世界展示了学校在电影创作、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高端水准。


  在新时代,学校深刻领会全国教育大会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的精神,认真思索如何奋力建设“双一流”、明晰未来发展方向,如何更好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电影强国建设。北京电影学院人必将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创造教育教学的新成果,创作电影作品的新经典,探索艺术教育的新领域,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卓越电影人才,攀登中国和世界高等电影教育的新高峰。


资料来源:北京电影学院
统计数据截止到:2021年6月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市面向港澳台招生院校鏈接





   本頁引用教育相關官網及大學官網一些資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具體信息請以官網公布為準。



大学 - 校徽


image

北京电影学院2024年港澳台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

北京电影学院2024年港澳台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

北京电影学院2024年招收港澳台地区人士研究生简章

北京电影学院2023年招收港澳台地区人士研究生简章

北京电影学院2022年招收港澳台地区人士攻读硕士研究生简章

北京电影学院2021年招收港澳台地区人士攻读硕士研究生简章

官網鏈接


center

大學概況


中文名
北京电影学院
外文名
Beijing Film Academy
BFA
简    称
北电、北影
创办时间
1950年6月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
艺术类
学校特色
省部共建大学(2013年)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省部部共建高校(2013年)
现任领导
钱军(党委书记) 、胡智锋(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硕士点
一级学科3个
专业学位2个
博士点
一级学科3个
院系设置
18个院系 2个学部
校    训
尊师重道,薪火相传
校    歌
《光影之梦》
地    址
海淀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100088)
怀柔校区: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101400)
院校代码
10050
知名校友
张艺谋、陈凯歌、唐国强、姚晨、蒋雯丽、黄渤、黄晓明、陈坤、刘亦菲、杨幂、周冬雨、王俊凯
知名教师
许晓丹、陈兵、张辉、王劲松、姜丽芬、滴妮、高敬瑜、王春子、向能、隋兰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 尊师重道,薪火相传 」

版權聲明
 
註:點擊學校名稱進入院校本站主頁,查看院校詳情、报考公告、简章目錄等。(共計:428所,更新:2025年4月24日)

 

最新高考汇总

2025年
招生院校

2025年4月24日

2025年
本科生招生

2025年1月15日

2025年
研究生招生

2025年1月10日

2025年
报考指南

2025年1月10日
To Top